
在挑選床墊時,你可能會特別注意床墊尺寸、床墊軟硬度,但卻常忽略了「床墊厚度」這個影響舒適度與使用便利性的關鍵因素。
那麼床墊厚度怎麼選才對?不同高度的床墊又會帶來哪些使用體驗與差異?今天晚安奈特將整理常見床墊厚度分類與適用情境,並提供4大選購重點,破解你對床墊厚度的5大迷思,助你輕鬆挑對最適合自己的理想床墊!
床墊厚度和床墊品質有關嗎?真相其實跟你想的不一樣
不少家庭或小資族在挑床墊時,會以為「越厚越好」、「厚的就是高級床墊」,但其實床墊厚度和床墊品質並沒有直接關係。真正決定床墊品質的是床墊內材的結構與品質!
一張床墊由上而下可分為4層結構,分別是表布、舒適層、支撐層及底層:
結構層級 | 材質/功能說明 |
表層 | 床墊表布大多會使用天絲、涼感布這類材質,打造親膚舒適的感覺 |
舒適層 | 位於表布之下,常用泡棉、乳膠、記憶棉……等材質,來提升床墊的舒適度 |
支撐層 | 用以支撐人體重量,讓我們享受舒適的同時,不至於下陷。常以獨立筒彈簧為主要材質,是影響支撐度與耐用度的關鍵 |
底層 | 主要是用於保護床墊、緩衝彈簧受壓產生的反作用力 |

🦉晚安奈特提醒:床墊越厚不代表越好,重點是每一層用料與做工是否到位。
雖然厚度不代表品質,但卻可以是判斷店家是否誠實的小線索。舉例來說:一般獨立筒彈簧的高度約為16~20公分,若再加上5公分的舒適層與表布厚度,合理的床墊厚度應超過23~27公分。如果店家標榜使用5公分舒適層,但整體的床墊厚度卻遠低於這個範圍,就有可能是偷工減料的警訊!

一般床墊厚度有多高?5種常見床墊高度類型比較
不同厚度的床墊不只影響躺感與支撐力,也會牽涉到使用情境、搬運收納的便利性。現在就來帶你認識5種常見床墊高度分類,搭配適用情境與挑選建議,讓你快速判斷哪種厚度最適合自己!
1. 超薄床墊(2.5~5公分)
常見於嬰兒床或作為硬床墊的鋪墊使用,雖然輕巧但幾乎沒有支撐力,不建議單獨長期使用。
2. 薄床墊(5~15公分)
適合用在宿舍、客房、露營等臨時性空間,若是原有的床墊太硬,也可鋪在過硬的床上提升舒適度,優點是輕便好收納!
以晚安奈特的薄床墊為例,10公分厚度搭配雙面躺感設計,即便作為短期使用,也能提供良好的支撐與舒適,收納搬運更是方便不費力!
3. 一般床墊(15~28公分)
適合大多數的族群,但舒適和支撐力可能稍嫌不足,舉例來說:
- 全泡棉床墊(支撐力較弱)
- 具獨立筒但缺乏舒適層的款式(躺感偏硬)
- 具獨立筒但僅搭配極薄舒適層的床墊(舒適度差)
4. 厚床墊(28~40公分)
若你講究睡眠品質者,這類厚床墊通常是絕佳選擇。結構多為複合式設計,包含獨立筒與舒適層,能提供完整支撐力與舒適躺感!
像是晚安奈特的穩穩支撐床墊(28公分),帶有Q彈偏硬躺感;而擁抱支撐床墊(32公分),則在穩固支撐的基礎上增添了柔軟包覆感。
5. 超厚床墊(40公分以上)
專為追求極致睡眠享受的人所設計!通常層次結構豐富、用料高端,但通常價格較高且不易搬動,在挑選時也需考量空間與使用彈性。
厚度(公分) | 適合情境 | 注意事項 | |
超薄床墊 | 2.5公分~5公分 | 嬰兒床墊、加在硬床上使用 | 缺乏支撐力,不建議長期使用 |
薄床墊 | 5~15公分 | 適用於宿舍、客房或露營,也可作為硬床的鋪墊 | 輕便易收納,適合短期使用 |
一般床墊 | 15~28公分 | 多數族群皆適用 | 常見款式,但結構與支撐力需特別留意 |
厚床墊 | 28~40公分 | 講究睡眠品質者 | 結構完整,支撐+舒適兼具,躺感多樣化高 |
超厚床墊 | 40公分以上 | 追求極致舒適感者 | 結構層次豐富,但價格與搬運需考量 |
🦉晚安奈特提醒:以上分類皆建立在「用料紮實、結構合理」的前提下說明。若床墊偷工減料,使用低密度泡棉或薄弱支撐層,就算厚度看起來一樣,實際躺感和使用壽命也會大打折扣。

如何挑選床墊厚度?4大要點找到你的黃金睡眠高度
多數人挑床墊時都只關注軟硬度,卻忽略了會直接影響使用舒適度的「床墊厚度」。
其實不論是一般床墊厚度還是進階床型,只要抓準合適的床墊高度搭配,就能讓睡眠和日常使用都更輕鬆!快一起來看看4個必知重點:
✦ 選擇正確的床墊高度
坐在床邊看書、穿襪、打扮,是多數人日常的習慣。因此建議「床墊+床架高度」最好與膝蓋齊平,或略高於1~2公分,讓你坐在床邊時,雙腳能夠自然落地,不會懸空。
根據衛福部調查,台灣成年男性平均身高為172公分,女性則為161公分。參考這個標準,理想床高建議如下:
身高範圍(公分) | 建議床高度(床墊+床架) |
160公分以下 | 45~50公分 |
160公分~175公分 | 50~55公分 |
175公分以上 | 55~60公分 |
以晚安奈特「穩穩支撐床墊」為例,床墊高度(厚度)為28公分,搭配19公分的床架,床腳則可依需求選擇6公分或12公分的高度。組合後的總床高為:
- 28+19+6=53公分
- 28+19+12=59公分
若家中有老年人或行動不便者,建議床高度要略低於使用者膝蓋1~2公分,會更便於上下床鋪、避免摔傷風險。

✦ 一定要親身試躺
每張床墊的設計,都來自於內材結構的巧妙搭配,從而打造出專屬的床墊厚度與特性。
但是,每個人的身高、體型、睡眠喜好都不一樣,對支撐度、軟硬度與舒適感的需求更是不同,唯有親自試躺,才能真正判斷是否符合自身需求。
像晚安奈特不只打造線下的獨立體驗空間,更提供「120日安心試睡」,讓你把床墊帶回熟悉的環境,睡不習慣還能退貨。不勉強、不將就,選對合適的床墊才能睡得安心又舒服!
➜ 延伸閱讀:床墊種類怎麼選?

✦ 確認床包與保潔墊尺寸是否合用
現今市售的床墊,多半會加入舒適層設計,高度通常落在25~30公分,比傳統床墊來得更厚。舊有的床包或保潔墊可能會因此包不住床墊、或包起來不平整,不只影響外觀,還會影響睡眠品質!
如果你打算購買新床包和保潔墊,別忘了查看產品標示的「可包覆床墊高度」,才能與你的新床墊高度完美契合。

✦ 考慮床頭櫃尺寸
若果你家有使用床頭櫃的習慣,也別忘了一併考量床墊高度:
- 建議床頭櫃高度可與床墊高度相近,這樣使用起來更順手,視覺比例也更協調。
- 別忽略床頭櫃的開關設計,避免因為床墊厚度導致抽屜卡住或操作不便。
- 注意床頭櫃與牆面、床墊之間的距離,預留良好動線,確保可以輕鬆使用電源插座。

破解床墊厚度5大迷思
不完全正確!床墊厚度與床墊品質沒有直接的關係。
真正影響床墊舒適度和躺感的關鍵,來自內材優劣與做工品質。
比如:市面上有些床墊看起來很厚,但卻使用了大量的低密度泡棉、品質不佳的獨立筒彈簧,導致睡沒多久就塌陷、損壞,還容易讓你越睡越累、腰酸背痛!
以晚安奈特床墊為例,結構採用經過「預壓處理」的獨立筒彈簧,雖然高度比未預壓彈簧矮,但卻能提高承載力、減少彈簧下陷幅度,使彈簧更耐用、更有彈性!
➜ 延伸閱讀:獨立筒床墊缺點多?破解錯誤迷思,買獨立筒床墊前必讀真相!
如果你覺得現有床墊高度不夠,可以疊加薄床墊增加床墊厚度,但需要評估床墊的軟硬度。
◦床太硬:可增加一張薄床墊作為舒適層,進而改善躺感。
◦床太軟:不建議再加薄床墊,這樣躺起來會更軟、支撐力不足。
➜ 延伸閱讀:床太軟怎麼辦?2個補救法解決睡不好、腰痠背痛困擾
不一定!床墊價格的高低,與內部材質的用料與設計關係更大。若只是外表看起來厚實,實際卻填充了便宜泡棉或雜料,反而不耐用也不好睡。所以,別被「厚度」迷惑了!記得還是要看品牌信譽、內材設計,甚至親自試躺比較準。
床墊越厚,的確能加入更多的舒適層設計。但「好不好睡」不只是看厚度,還要看舒適層使用的材質,以及個人的睡眠習慣與偏好。
建議挑選床墊時除了看厚度,也要注意舒適層的用料與支撐層的穩定性,才能挑選到真的好睡的床墊!
雖然厚度不同,但床墊保養其實大同小異,做好以下這幾點基本保養方式,延長你的床墊使用壽命:
◦定期180度頭尾對調,保持良好支撐力。
◦使用保潔墊,避免髒污滲入床墊。
◦定期使用除濕機,保持通風與乾燥。
◦避免在床墊上跳躍,保護床墊結構。
➜ 延伸閱讀:延長床墊壽命的5大方式
五. 多種床墊厚度滿足你的睡眠需求|晚安奈特床墊推薦
針對不同空間、睡眠習慣與身體需求,晚安奈特推出了多款人氣床墊,從輕巧好收納的薄墊,到支撐力滿分的進階獨立筒通通有,無論是租屋族、小資上班族,還是正在打造夢想臥室的你,都能找到命定好床墊!
以下整理3款不同床墊高度與特色比較,助你輕鬆對照、安心入手:
柔彈釋壓薄床墊 | 穩穩支撐床墊 | 擁抱支撐床墊 | |
床墊厚度 | 10公分 | 28公分 | 32公分 |
核心內材 | 高密度泡棉 | 獨立筒袋裝彈簧 | 獨立筒袋裝彈簧 |
床墊特色 | ◦雙面躺感、正反可用 ◦一面柔軟釋壓、一面穩定支撐 | ◦經典獨立筒設計 ◦完美彈力、翻身容易 ◦透氣記憶棉、涼爽不悶熱 | ◦進階獨立筒設計 ◦Clima Cool®纖維親膚涼爽 ◦天然乳膠、防蟎抗菌 |
適合族群 | ◦需變換使用場景(例如:露營族、客廳遊戲墊) ◦短期使用、宿舍上下舖、租屋族、臨時客房 | ◦長期睡眠使用 ◦喜愛偏硬Q彈躺感者 | ◦長期睡眠使用 ◦喜愛柔軟包覆躺感者 |
安心服務 | ◦7天鑑賞期 ◦5年保固 | ◦120日安心試睡 ◦10年保固 | ◦120日安心試睡 ◦10年保固 |

真正適合的床墊,會懂得承接你每日的疲憊。
從一般床墊厚度、支撐設計到整體高度,每項都是打造舒適睡眠的關鍵。與其盲目跟風購買,不如回到自身需求,挑張床墊高度與躺感都最貼近你的好床。希望這篇文章能陪你一起找到那張,讓身心真正放鬆的床墊。
若想了解更多熱銷款式,立即逛逛晚安奈特的獨立筒床墊系列,開啟每一夜的好夢時光。
